头条关注 博士论文的写作
,实际上是攻读博士学位课程的深入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术训练
。在高校经受专门学术训练的莘莘学子们
,往往借助学位论文凝聚并展示其多年孜孜求学付出的心血
。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总体而言是比较高的
,它们构成了一国
学术成果的重要部分
。 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在谈及博士论文写作时
,曾把博士学位论文比之为一个标竿
。博士论文对写作者而言
,真好像是一个标竿
,倘若跳不过或勉强过关
,只能说明写作者的学问还没有做好
,功夫不够扎实
,还没有资格戴上博士帽
。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
,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
,可以说是写作者跨过标竿
,进入了经济学学术殿堂
。 笔者不揣浅陋
,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经济学专业
,对博士论文写作中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认识体会
。
论文选题:重要的起点
博士论文同写作别类文章不一样,首先要选择好适合于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在许多博士生导师来看,论文选题是“重要的起点”,博士生们在确定选题时应特别注意:
首先,论文选题值得做。所谓“值得做”,即指有理论价值,下功夫研究有可能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甚至还有可能对本学科的发展有所贡献。由于经济学是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选题还必须考虑研究此问题有无实践意义。惟有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才是值得做的课题。
论文选题我能做,能写好。确定这个选题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随意抓一个热门的课题,即使这个课题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一定能写好。这是因为该选题同自己的长期的知识积累、兴趣以及长处相脱节,不能发挥比较优势,写作起来不免吃力,甚至有可能难以完成。
选题不宜过小或过大,而应当是小题大做,即所谓“小题目,大文章”。“小题目,大文章”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做深做透,还宜于控制,使研究成果比较坚实。好的选题,题目看似虽小,但深度和厚度却较大。做学术论文,研究要单刀直入,切忌贪大求全,四面开花。
选取前人没有研究和涉猎过的课题。从新的角度选题,使选择的课题和论文题目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深度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尽量选择对自己有长久研究价值的选题。博士论文毕竟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虽然很重要,但不一定都能作为自己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从长计议,应当尽量选择围绕此问题,能长久做下去,作为自己写作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
规范引用学术文献
学术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的写作,是学术规范训练的第一步,是一个“规范”而得出的成果。所谓学术文献引用的规范,首先是指要重视注明引文的出处,这是学者著述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学术是一代又一代积累沉淀下来的。因此,任何论文的观点和论据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部分甚至某些重要观点或论据是引用别人的,这是允许的。但是,引用了别人的思想观点或论据,必须注明,注释不能含糊。这一方面体现出对他人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评阅人和读者了解论文材料及观点或论据的来源。
学术研究虽然总是在吸收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层楼更上的,但学术引用也应有个度,不能不加节制的过度引用,这也是学术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一篇10万字左右的博士论文,如果参考文献太多,大量引用别人的成果,那么还会有多少观点和内容是属于你自己的呢?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抄袭和剽窃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学术腐败现象。抄袭他人之作几乎已成了一些大学研究生的公开秘密。写作博士论文难免会有学术文献的引用,但必须把握好度,这个最基本的限度,就是读起来能让人觉得论文确实是你花功夫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而不是从前人或当代学人那里抄袭而来的。
恰当使用数学工具
多年来
,经济学在中国被归类为文科
,加之许多年岁较大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不熟悉现代数学知识
,因此
,经济理论研究普遍存在缺乏定量分析的现象
。近些年来
,在中国经济学界相当的人中又出现了过度滥用数学的另一个倾向
,经济学几乎成了数学的分支
。在高等经济类院校的研究工作中数学化包装越来越明显
。有的博士研究生刻意追求数学化
,不论是懂或不懂
,需要或不需要
,都硬要在写作的论文中加进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有的博士研究生还喜欢故弄玄虚
,本来可以用几句浅显易懂文字表述的结论
,却用许多人看不明白的数字
、公式进行推导
,搞“数字游戏”
。 经济学运用数学分析虽然是必要的
,但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不能单靠数学工具
,数学只是经济学理论研究工具箱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只是为理论生动直观地或需要定量的表达
,提供了可能的方式
。经济学是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加以分析和科学抽象才能得出结论的学科
。 高等经济类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在从事研究工作或写作博士学位论文时
,既要重视运用数量分析工具
,注意克服以往忽视运用数学的缺陷
,适当增加经济数量的成分
,但同时又必须特别重视克服近年来在一些人中出现的滥用数学和搞“数字游戏”的错误倾向
。 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对任何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说
,良好的学风和文风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等学府的博士研究生做学问事
,首先要做学问人
,理应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 首先
,要唯实求是
,端正学风
。博士是最高学位
。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
,任何时候都应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
,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背学术道德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在对自己关系很大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
,无论是提出问题
,运用数据资料
,还是推导结论
,都要有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
。 第二
,不仅要端正学风
,而且要有良好的文风
。在时下的青年学子中流行着一种不良的文风
:写文著述晦涩难懂
,夹缠梗阻
,噎塞不通
,句义不明
,文义模糊
,让人昏昏然不知所谓
。现在的高等经济类院校里
,有的博士研究生写的东西
,不仅别人十分费解
,弄不明白
,不堪卒读
,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些图表和名词术语的确切含义
。 古人云
:“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
。其意是说
,语句没有文采
,就不可能有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博士论文的写作者应努力以平易通俗的文字
、平实亲切的笔触
,可触可感的事例
,简洁明快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图表阐述自己的理论观点
。不仅应当理论性强
,立论扎实
,言之有理
,而且还应当争取做到行文流畅
,逻辑谨严
,语句生动
,言之有趣
。这对博士生来说
,虽然是一个更高的要求
,然而却是一个经过刻苦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标
。 注重积累
,打牢功底
厚实的学术底蕴是写好博士论文不可或缺的条件
。打牢学术功底
,这对每一个博士研究生来说
,至关重要
。博士研究生能否取得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士研究生自身的学识和素质的高低
。因此
,博士论文的写作者必须注重积累
,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
。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一百多年前
,苏格兰人托马斯·卡拉利曾把经济学称之为“沉闷的科学”
,这句话如今已成了广为人知的名言
。有些经济学论著读起来确实让人十分费劲
,不易弄懂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引用19世纪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话说
:“受恋爱愚弄的人
,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而受愚弄的人多
。”经济学是门高深的学问
,要真正学好和掌握它
,非下大的功夫不可
。 现代经济学是最受社会公众注目的学科
,它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独占鳌头
,其论著浩如烟海
,而经济学研究者一生的精力和时间却是有限的
,纵然苦读不懈
,也不可能都涉猎
。因此
,作为博士研究生应当在广泛学习经济学及其他现代各种知识的同时
,要把与自己专业方向有关的课程重点学好
,把自己的专业方向作为深钻的对象
,并花功夫去精通它
,争取做到学有专长
,真正成为学有所成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