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区:北京市
国内刊号:CN:11-4848/G4 国际刊号:ISSN:1671-9468
影响因子:2.039(复合影响因子) 10164(综合影响因子)
期刊级别:CSSCI来源刊 -- 中文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期刊简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为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旨在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学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刊名由著名教育家、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遗墨集字而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的前身为《高等教育论坛》(季刊)。该刊于 1986 年创办,由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题词,汪永铨教授担任主编。在 16 年办刊历程中,《高等教育论坛》登载高等教育学术论文和关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应用研究论文近两千篇,刊载的一些论文曾获得国际教育科研成果奖励,一些论文被转载和反复引证,受到读者和同行的好评,对繁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80 年以来,北京大学逐步重建了教育学科。随着教育学科在北京大学的恢复和发展、壮大,为繁荣教育科学、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创建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积极申请、筹备出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海内外的教育界同行也殷切地希望北京大学公开出版一份高水平的教育刊物。
2003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致函教育部,批准创办《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由汪永铨教授任主编,喻岳青教授任常务副主编。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设立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管理与政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技术、教育史论、著述评介、教育时论等板块,坚持立足中国教育现实、着眼国际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众多学科参与的栏目特色,目标是在近年内办成一份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规范化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为提高刊物质量,北京大学聘请厉以宁教授、王善迈教授、劳凯声教授、张力教授、袁振国教授、龙协涛教授等 23 位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编辑委员,聘请顾明远教授、瞿葆奎教授、潘懋元教授、杜祖贻教授、程介明教授、 Philip G.Altbach 教授等 20 位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名誉编委。现任编辑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授。 由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陈洪捷教授担任主编。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栏目设置
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管理与政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技术、教育史论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投稿须知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 CN11-4848/G4 、 ISSN1671-9468 。欢迎投稿!
该刊宗旨: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学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主要板块: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管理与政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技术、教育史论等。
栏目特色:立足中国教育现实,着眼国际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众多学科参与。
敬请撰稿者提供:( 1 )题目(中英文);( 2 )内容摘要(中文 200 字以内,英文 100 单词以内);( 3 )关键词( 3~5 个,中英文):( 4 )作者简介(含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历学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家庭电话、电子邮箱)。
注释体例:本刊参考文献采用尾注(文末注),正文中需要注释处,请标出注释序号,序号用方括号加注于被引用观点、数据、资料等文字的右上角。正文中需要特别加注的说明性文字,请用脚注(页下注),序号用圆括号加注于被引用文字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于文末,请采用 GB7714 - 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新规定,其中包括作者、书名 / 文章名、出版社(需要加城市名) / 刊名、出版年份 / 刊发卷期、起止页码。其中:专著 [M] 、期刊文章 [J] 、报纸文章 [N] 、论文集 [C]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析出文献 [A] 、未说明的文献 [Z] 。体例如下:
参考文献:
[1] 黄济 . 教育哲学通论 [M] .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 9-10.
[2] 〔美〕约翰·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 [M]. 王承绪译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 5.
[3] Clark Kerr.(1995).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4th.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0.
[4] 顾明远 . 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 [J]. 外国教育动态, 1981,2 ( 1 ) : 1.
[5] George Pascharopoulos.(1985). Returns to Education: A Further International Update and Implications.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20 ( 4 ) : 36-38.
[6] 潘懋元 . 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 [N]. 光明日报 , 1978-12-07 ( 4 ) .
[7] 鲁洁 . 超越与创新 [C].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1: 8-9.
[8] 陈洪捷 .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D]. 北京 :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1998: 7-8.
[9] 魏新 . 关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报告 [R]. 北京 :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 1999: 13.
[10] Martin Trow.(1974).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7.
[11] 叶澜 . 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 [A]. 瞿葆奎 .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C]. 瞿葆奎 , 沈剑平选遍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3: 758-759.
[12] Roger Geiger.(1999). The Ten Generations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Philip G. Altbach et al.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38-39.
[13] 王明亮 .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 EB/OL ] . http://www.cajcd.cn/ pub/ 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
启 事
为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我刊已逐步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所有惠赐我刊的稿件,敬请作者提供两份打印文稿,以提交专家评阅。在打印文稿中,务请作者隐去姓名、服务机构、通讯地址等个人信息;行文中亦作者请注意,不要出现可能透露本人身份的话语。作者个人的有关信息,请另纸说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编辑部
Copyright © 2010-2024 权威发表网 www.qwfb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常州弘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20026650号-10 公安部备案号:320402020004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0836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苏零字第D-T086号
特别声明: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权威发表网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