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表网权威发表网首页
权威发表网 客服QQ:3093369451
出书通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航 >> 经济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2012-10-06 11:29 本文地址:http://www.qwfbw.com/Info-detail-509764.html 来源:权威期刊 人气指数:1255点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问题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出版地区:福建省厦门市
国内刊号:CN:35-1020/F 国际刊号:ISSN:1000-4181
影响因子:0.333(复合影响因子) 0.196(综合影响因子)
期刊级别:CSSCI扩展版 --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期刊简介
  
        《中国经济问题》由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于 1958 年由王亚南校长提议,经试刊一年后由中宣部批准在 1959 年正式创刊,是我国解放后高校中新创的第一家经济学专业杂志,现由教育部主管。她是厦大和全国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园地。除校内名家外,于光远、陶大镛、蒋学模、杨坚白、卫兴华、吴敬链等都曾是她的热情作者。 40 多年来发表不少有份量的论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有些文章被《红旗》、《新华文摘》等转载。有的如生产劳动问题、剥削问题的论文还引起全国讨论。曾被香港镜报列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理论方面最有影响的 20 家杂志之一。

中国经济问题栏目设置
  
        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问题投稿须知
  
        1. 投稿注意事项
        (1)《中国经济问题》为综合性经济类研究期刊,接受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经济类和管理类稿件。
        (2)作者简介必须注明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最后学历和学位、工作单位、职称、研究方向、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E-mail等信息。
        (3)该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对于电子稿,作者个人及文章项目资助等相关信息请一律在注册过程中填写,上传的稿件中请不要出现任何可能透露作者个人身份的信息;对于纸质版稿件,中英文作者个人以及文中项目资助信息请在全部独立放在首页,正文以及中英文内容提要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透漏个人相关背景资料。
        (4)该刊要求作者同时提交电子稿和纸质稿。对于电子稿,作者请登录《中国经济问题》网站http://eic.xmu.edu.cn,进入作者中心,并按照页面提示进行注册和登录投稿。请记住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以便日后登录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及再次投稿之用;对于纸质稿,作者投寄:福建省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收,邮编:361005。切勿单独与编辑联系投稿,以免影响稿件的正常审阅。
        (5)由于来稿量较大,论文审阅的进展情况,请作者登陆编辑部网站进行查询。若在3个月内没有收到编辑部对论文的处理意见,作者可另行处理。限于人力,来稿不退,敬请自留底稿。
        (6)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不改变作者观点的前提下,本刊保留对稿件的删节、修改权,如有异议来稿时请特别注明。
        2.来稿形式要求
        (1)稿件全文用Microsoft Office Word编排,纸质版用A4纸单面打印。
        (2)正文内容中文请以五号宋体、英文以5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段前段后0倍间距编排。
        (3)全文篇幅请控制在10页左右,字数尽量限制在10000字以下。
        (4)稿件中的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等清晰、规范。公式除运算符和度量单位外均用斜体。表格采用开口式,要有编号、表名,并放在表格上方。各图下方要有编号、图名。若图与表中的资料引自他处,应在表格或图下方以比正文小一号的字体、缩进两个字符标明资料来源。图、表中的文字大小比正文小一号,图、表与正文上下段落之间均空一行。
        (5)稿件请附中英文题目、200字左右中英文内容提要、3-5个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及其单位。中英文题目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附副标题。其中,中英文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英文题目、作者及单位、内容提要、关键词放在文末,英文题目第一个词和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均大写,除专有名词及缩略词外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均小写。
        (6)注释为释义性注释,即对论著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采用页下注的方式,字号为小五宋,每页重新编号,序号用带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7)时间用“1999年10月”表示,不能用“99年10月”或“1999.10”等表示。
        (8)标题节、小节、目、子目采用“一、”“(一)”“1.”“(1)”编号制,可根据需要略过某些级次,如节“一、”标题下直接为目“1.”。
        具体可参见论文格式和修改说明。
        3.参考文献引用及著录规则
        该刊实行引文实引制。自2011年第1期开始,凡投本刊的文章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中的“著者-出版年”编码制进行参考文献著录。
        (1)参考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方式
        ①根据“著者-出版年”编码制,正文中引用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 )”内,如(Henderson & Clark, 1990)。对于中国人著者、朝鲜人著者、日本人用汉字姓名的著者等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应标注著者姓名,如“(白重恩等,2004)”。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 )”内只须著录出版年,如“波特(2005a)23-46认为……”。
        ②对于以西文书写的著者,字母与符号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著者之后出版年之前的“,”与出版年之间应空一格,两个著者之间用“&”连接,如(Henderson & Clark, 1990),三个及三个以上著者,则由第一个著者的姓氏加“et al.”构成,如(Porac, Thomas, Wilson, Paton and Kanfer, 1995)应标注为(Porac et al., 1995)。对于以汉字书写的著者,括号与逗号均用宋体,逗号后不应空格,出版年以及页码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两个著者之间用“和”连接,三个及三个以上著者,由第一个著者加“等”构成,如(黄茂兴和李军军,2009)、(金煜等,2006)、(波特,2005a)23-46。
        ③若引用同一著者同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在参考文献列表以及文中著录中的出版年后均应用小写字母“a”、“b”、“c”等加以区别,如波特(2005a)。
        ④若引用的文献为著作,在“()”外应以上标形式著录引文页码,如(波特,2005a)23-46,在参考文献列表中不用标注。若引用的文献为其他类别,则“()”外无需标注页码,页码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标注。
        (2)文后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格式
        ①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年.文献题名[J].刊名,卷(期):起止页码.
        ②著作: [序号]主要责任者.出版年.文献题名[M].出版地(城市):出版者.
        ③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出版日期.文献题名[N].报纸名,(版次).
        ④论文集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码]//原文献主要责任.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城市):出版者,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⑤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发表或更新日期.电子文献题名[EB/OL].出版地:出版者.
        ……
        具体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特别说明:
        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序,序号左顶格,并以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西文在前中文在后。每一条目均以实心句点即“.”结束。对于西文文献,责任者姓在前名在后,姓大写,名采用缩写形式,缩写字母后无需加句点“.”,多个缩写字母间空一格,各条目所有字母与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西文期刊名及著作名称均用斜体标识,但西文的提名无需用斜体标示,西文期刊名、题名、著作名均无需加引号,文献题名的第一个词以及各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对于中文文献,责任者后无需加“著”、“译”等字,汉字及符号均采用宋体形式,各文献题名无需加书名号。对所有文献,多个责任者之间用逗号分开,三个以上责任者仅列前三个,且英文加“et al.”、中文加“等”表示。因本刊篇幅有限,参考文献一般以20个为限。
        参考文献表排列示例:
        主要参考文献:
        [1] Henderson R M, Clark K B. 1990.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1): 9-30. (注:此文献来自期刊,因此,期刊名用斜体,题名不用斜体)
        [2] Lancaster K J. 1979. Variety,Equity and Efficiency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注:此文献为著作,因此,著作名用斜体)
        [3] Porac J F, Thomas H, Wilson F, et al. 1995. Rivalry and the Industry Model of Scottish Knitwear Producer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0: 203–227.
        [4]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2004.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4):29-40.
        [5] 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1999.公司战略经济学[M].武亚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注:译者为可选条目,可列示,也可以省略)
        [6] 黄茂兴,李军军.2009.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7):143-151.
        [7] 金煜,陈钊,陆铭.2006.中国的地区工业聚集: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4):79-89.
        [8] 迈克尔•波特.2005a.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9] 迈克尔•波特.2005b.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0] 裴丽生.1981.在中国科协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C]∥中国科协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资料选.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2-10.
        4.特别说明
        凡投稿该刊者,均视为同意遵守以上约定。若未按要求投稿,该刊将不予受理。

 

tags:
相关论文发表推荐期刊: